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實踐的力量­­-專訪《小人物》雜誌創辦人孫大翔

MBA103/李虹賢 


《小人物》雜誌(圖片引用自)
 

Cheers雜誌專訪(孫大翔/提供)
 一位八年級生為什麼讓馬英九總統點名要親自召見頒獎;一位八年級生在一年前還在閱讀Cheers雜誌,但如今看到的內容是自己。這是一顆悸動的心在渾沌世界裡找到了出口,憑藉著實踐的力量,創造出這世上最美的故事,它的名字就叫作人生。

停泊港內的船最安全,但那不是船存在的意義
 
 原先就讀中正預校的孫大翔,起初認為讀軍校的目的是要保家衛國,但進去後才發現事與願違,絕大部分人想的是每個月可以領取固定薪水,安逸地過完一生,為的只是滿足社會或家人的期待。頓時,他不知道繼續念下去的目的在哪,但他清楚知道他的熱情絕不在這,若繼續禁錮在這裡是無法對社會有所貢獻的。
 
創辦人孫大翔(孫大翔/提供)
 離開軍校後,世界對待他的態度並不友善,首當其衝要面對社會的輿論、大人的期望破滅,自己心中也存在著無形重擔。轉學到嘉義高中夜間部後,白天是做房屋仲介的業務,這項工作經驗對他往後的人生加分不少,因為他從中學到了「任何行業,只要學會跑業務,就有價值的存在;學會把東西賣出去,就可以自己創造資源。」更因為不想被別人看不起,同時也想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而獨立是驗證自己的不二法門,所以孫大翔決定用國際志工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在到柬埔寨當志工的過程中,他發現在那裡不需要滿足社會價值的期待,因為在第三世界的國家,即使只做一些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事,當地居民也會很感激你。

 人的價值隨著地區的變化而截然不同,在那裡,他不必再為了別人的想法而存在;在那裡,他重新認識了自己。

每一個偉大的行動或想法,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

 考上東海大學後,原先以為大學生都有著對未來前景的渴望;但事實不然,打電動、上夜店的人不勝枚舉。孫大翔希望的是能為這個社會貢獻什麼,而非虛度光陰,起初他期盼組織一群人去關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去孤兒院教書,但是發現找尋不到真正需要被幫助的人,時間的風將熱情漸漸吹熄。在這過程中,他請教諮詢了許多人,每當他失意的時候,回首想起這些人的故事,無形中給了他再出發的動力,這些人正是小人物雜誌的主角。於是,孫大翔決定創辦一本記載這些小人物的刊物,出發點很簡單,就是想藉此鼓舞許多跟他一樣,曾經失落徬徨的人。

 孫大翔拿出僅有的六萬元積蓄,想創造一個未來,但萬事起頭難,一開始到處尋覓資金贊助,空手而歸就算了,反倒被批評的面目全非,大部份的人都認為在現今社會雜誌是很難生存下去,勸他打道回府,乖乖念書就好,但始終有一種義無反顧的力量驅使他前進,在他親自去問印刷廠後才發現所需的花費並非想像的大,同時也得到洪雅書房主人余國信的支持,所以決定奮不顧身地投入,即使賠錢也在所不惜。

 孫大翔的心得是:「做一件事的時候就像在採樹上的果子,當你攀上樹幹打算採果實的時候,大家都會笑你,甚至抓你後腿;但是當你成功的時候,大家會希望你丟一顆果實下來。」同時也驗證了他的座右銘:「未經實踐的知與無知是沒有差異的。」

 小人物的定義是:「在社會上默默耕耘,沒有很多資源,不問收穫,只是一心努力實踐對社會有益的事。」大人會告訴我們的故事都是賈伯斯、比爾蓋茲等,這些人都離我們太遙遠;但事實上,這些人根本沒有把自己當大人物去看,他們只是想要改變世界的一小部分,實現他們心中想像的世界。所以小人物也可以被定義為:「每個人對世界都有一個想像,小人物就是將想像成真的那個人。」這是創辦《小人物》雜誌的初衷,希望透過平易近人的故事激勵更多人,讓更多人知道不是有錢、有地位才能完成大事,用一個行動,去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就是偉大的事,也是你我都能做的事。
  
《小人物》雜誌(孫大翔/提供)
 每一期刊物都會設定主題,以第一期「琢玉」探討教育為例,當中評論許多人認為教育制度是有問題的,雖然不斷批判、漫罵,但這也代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教育的模樣,問題就在於為何不實際把模樣雕塑出來呢?是沒有資金,亦或覺得是天方夜譚。當期刊物就採訪了一位小人物,自立自強蓋了一間小學,實現了他理想中的教育,有別與一般人左思右想、徘徊不定,他只憑藉著一股名為「實踐」的力量,讓心中的那幅藍圖真正的在現實中存在。 

企業家還是生意人?

 孫大翔在12歲時就有當一位企業家的理想抱負,只因他覺得可以賺很多錢,但漸漸地,他發現錯了,因為這是生意人在商言商的想法,企業家追求的是一份理想,所以以營利為目的絕不是創辦雜誌的出發點,而是單純想分享小人物實踐的勇氣讓更多人知道:「不要輕視自己,再小的船的有自己的航道。」

 努力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幸運,孫大翔寄信給所有你想的到的名人,舉凡:前院長李遠哲、作家朱學恆、誠品書局負責人等,雖然並非所有人都有回信,但其中的一些人不僅給予鼓勵,更給予他更多希望的可能性。誠品書局回信告知孫大翔有關經銷商的資料,使《小人物》雜誌現在可以在各大書局販售;李遠哲院長也接受他們探討教育的專訪,這一切都來自於「實踐」,當真心要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幫你。

不專業才是專業

 
小人物團隊(孫大翔/提供)
在一次因緣際會之下,一位記者將孫大翔的故事刊登在報紙上,這絕非孫大翔能事先預測到的事;但這不僅打開了知名度,同時也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目前就讀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的張湘華(現任執行副總編輯)就自告奮勇,毛遂自薦加入團隊。從原本和張傳岳(現任執行副總編輯)、湘華三人到現在八人團隊,且和30多所大專院校的人合作,孫大翔看到的是一個台灣的新希望。

 如果要一位專業的雜誌創辦人辦一本「不」專業的雜誌,請問他做得到嗎?答案是否定的。孫大翔說:「小人物團隊的優勢就是不專業。」因為團隊成員包括他自己皆不曾接受過專業訓練,他只告訴記者們把最真實的感動寫下來,設計者們把最真切的想法呈現出來,這就是不經雕琢、是原汁原味的創作、是一份晶瑩剔透的感動。

成為下一世代的商業週刊

 對於《小人物》雜誌,孫大翔有著獨特的想法,有別於其它臉書粉絲團想著如何不斷衝高人氣,他認為先把根扎好,專心做好雜誌比較實在。否則鎂光燈下有毒,若一心只想追求掌聲,得到別人的認可,那是虛無;總在乎其他人怎麼看你,那你會一直成為他人的奴隸。

 目前《小人物》雜誌的策略是希冀和各地方文化局、全國各高中職接洽長期訂購,並同時和交點平台註一互助,讓個多小人物能被報導出來。現在單本售價100元,未來的商業模式希望是免費,在公眾地區、咖啡店都可以閱讀到《小人物》,收益來源則是和雜誌主題有關的廣告。

 現今台灣學生看到的是郭台銘、戴勝益等大企業家的故事一再被報導,但早已耳熟能詳、甚至倒背如流;反到是小人物應該多被看見,如同星星一樣,雖然小,但卻是無與倫比的熠熠閃亮。

  如今已經有如此多的小人物實踐了理想,你不做的的理由還會是什麼


註一
交點平台:交點是以「分享」為核心的一系列活動,主要聚會每月一次,分享的內容可以是願望計畫、夢想熱情,或工作點滴,藉此彼此找到勇氣跨出夢想的第一步,分享之後,進行資源交流做出有意義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