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綠盈同享天倫樂,攜家帶眷笑呵呵


MBA102/李嘉芸

豔陽高照,一同出遊

此次系友旅遊的地點選在綠盈農場,顧名思義,這次的郊遊活動很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共襄盛舉。特別的是,這次的活動,除了系友參與外,也邀請到所上的同學參與,讓系友與學弟妹之間的交流,比以往更甚活絡。


系友會出遊大合照(朱清立/提供)

這次的綠盈農場郊遊,特別邀請園區的解說員-牛姐姐,替大家一日的行程做領導及介紹。而活動內容包含餵食牛奶的活動,讓大家體驗餵牛乳的新鮮感。接下來則是體驗擠牛奶的活動,除了教導大家對於荷蘭乳牛的正確知識,並將照護牛隻的過程介紹給參觀者,讓遊客可以更深入了解。另外,中午安排豐盛的餐點提供參加者享用,讓大家可以補充滿滿的活力,迎接下午的活動行程。
介紹荷蘭牛以及擠牛奶活動
(朱清立/提供)

 下午的安排則以室內活動為主,除了讓參加者可在商品小舖消費,參觀農場的文創商品及自產農特產品,也安排讓參加者製作造型氣球及自創彩繪作品,從中得到樂趣以及發揮個人的創造力。結束後,參加者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作紀念,而系友會則另準備精緻餐盒和小禮物供參加的系友和學弟妹。歡迎大家在明年的系友會郊遊,能夠更踴躍參加。
手作活動(朱清立/提供)


舉辦之心路歷程

 於系友會郊遊活動結束後,本專欄記者特別邀請專案經理-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郭天鈞為大家分享在活動舉辦前所遇到的困難和經歷。此籌備活動的專案成員為校內學生,系友會都幾乎為工作人士,溝通聯繫會比較困難,希望舉辦單位能夠確實做好訊息整理,並且完整提供給系友會,避免訊息上的誤差。因此,舉辦系友會的活動,需要注意中正企研的系友在業界都已經小有成就,皆為各行各業的翹楚,不論對贊助或是學校的訊息都很關心,可藉由舉辦系友會的活動凝聚中正企研的系友及在校生的關係,也可以讓在校生於未來能夠傳承香火。

由於,系友平常比較忙碌,所以希望藉由假日讓系友可以攜家帶眷一起出遊。當天也有邀請所上同學參加,增加系友和在校學弟妹的關係。舉辦的困難點,在於聯絡系友的過程,系友可能會因為工作時間、搬家等,無法連繫到,或是可能已經在國外生活,種種因素使得系友參與意願會比較低,加上專案準備期比較短,僅有二個半月的時間,建議未來專案團隊可以提早聯絡。

郭天鈞表示郊遊活動結束之後,若有相似的活動會增加活動後的電話問卷調查以及email,給予參加的系友和所上同學做意見調查。提供專案團隊更多寶貴的意見,讓日後的系友會活動可以更豐富,更能達到企研所與系友的交流效益,並且於每次舉辦活動的時候,請參加活動的系友定期更新聯絡方式。

經由這次的活動歷程,郭天鈞表示因為本身專案制度會不定時的更動,有需要的話能請前任的專案經理給予協助,希望藉由前輩所給的意見,讓往後的系友會活動能夠吸引更多的系友和同學共襄盛舉。
系友會團隊合照
(朱清立/提供)


創業,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MBA 102/賴崴吾

圖片引用自
 
 由於大環境的不景氣,加上高學歷風氣盛行,覓得一份理想工作的機會確實不如以往,因此,現代青年轉而朝向自行創業,作為一圓夢想的最佳途徑。話雖如此,但創業並非只是圓夢如此簡單,其中包含許多機運及關鍵成功因素。本期專題報導藉由專訪兩位目前正在進行創業的學長-國立中正大學行銷所畢、目前為I.P.I.B.履歷顧問公司行銷暨業務總監的秦浤傑學長,以及國立中山大學企研所畢、MBAticsGot!You求職顧問網站之共同創辦人羊正鈺學長,透過他們在創業之路的啟發與心得,帶領讀者從中尋找創業最初的本質與動機,使其不再是單純的冒險,而是一扇邁向夢想與自我實現的光明之窗。

創業並非你所想的那樣

 談到創業,世代的差異、看法也會截然不同。上一輩較偏好追求穩定而長久的職涯,因此創業對他們而言,不僅是冒險,更是衝動的展現;反觀近代,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爆炸的資訊讓年輕世代發想了更多的思維與點子,創業便成了一條讓自己最接近夢想的道路。

IPIB行銷暨業務總監秦浤傑
(秦浤傑/提供) 
 世俗對創業的理解,莫過於有機會一夕爆紅致富、能夠自己當大老闆不需要看人臉色、賺錢自己獨享,但,事實並不如表面所想的美好,除了承擔巨大的風險與壓力外,更考驗著業主的領導與治理能力。秦浤傑認為,運用「腦力激盪」以及「雙手實做」兩者並用所發展出來能夠獲利的事業,整個證明的過程就是創業的定義;除了方法,動機更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羊正鈺談到了他想創業的初衷:「我創業的動機並非是想賺大錢,而是我覺得自己能夠從中試著改變一些事情,進而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這才是我的用意所在,」另外,秦浤傑也表示能夠透過一己之力創造事業,進而回饋社會,更顯示出正確的信念對於日後事業的堅持與成就的重要性。

求職v.s.創業大比拼

  尋得一份理想且穩定的工作,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是個值得努力的理由,但一踏進職場,也許會發現事實往往不如當初所想像的美好,長久下來,對於工作的熱情與執著將逐漸消磨殆盡,甚至開始對自我感到存疑,這,真的是你想要的人生嗎?

 求職與創業的本質雖然都是為了謀生,但實踐的方式卻大相逕庭。首先就學習層面而言,羊正鈺認為,求職時的學習是屬於「漸進式」的,必須隨著職位與工作內容安排教育訓練的內容與時程;反觀創業,由於一切情況尚未完全明朗化,無時無刻都得觀察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因此,若有學習的機會或需求就必須立刻投入;其次,「做決定的深度」亦為主要差異,一般工作只要負責職權範圍內的事項即可,創業則是樣樣都得事必躬親,因此便考驗著創業者做決定的智慧與能力。

 創業除了需要一股熱血與衝勁,更重視個人自主性的高低。會有創業念頭的人,多半是想讓命運操之在己,而這一點正是普通上班族不容易做到的,「創業講求的是create而不是work,我想每個想創業的人,更是期待能透過他們的雙手與大腦,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些改變吧!」秦浤傑誠懇地說道。

創業=天時+地利+人和

 談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除了上述的特質以外,一個完善的創業到底還需要融合那些元素呢?對此提問,兩位學長不約而同給了一樣的答案-「人」。擁有一個基於互信互賴建立而成的團隊,並且能夠適時給予意見、想法、支援,就是向成功跨出一大步。

 至於團隊如何建立,秦浤傑建議可以透過先前的合作經驗,找尋身邊最親近的三五好友們是否擁有潛藏的「創業基因」:包含富有創意勇於嘗試冒險不怕挫折,再者也可試探他們對於創業的興趣與想法,若覺得合適就招募進來,不限背景,能夠建立互信,才能造就「人和」。

 擁有一群好夥伴之外,能否抓住機會也是重點,創業主必須隨時隨地注視市場脈動,了解消費者的動向與需求,一發現任何可能的商機,就要趕緊去規劃學習所需的技術,努力補其不足之處,方能抓住「天時」,再進而運用「地利」,加上最重要的「人和」,一個成功的創業,將不再如天方夜譚般遙不可及。

每道傷痕都是成功的美好印記

 即便具備了所有關鍵要素,創業猶然是一場賭注,挫折失敗在所難免,此時,該如何自處?又能從中獲得些什麼呢?

Got!You共同創辦人 羊正鈺
(羊正鈺/提供)
 羊正鈺回想當初創立Got!You的過程:「前期的困難是有點子但沒有寫網站的技術夥伴;中期則是網站上線後如何建立口碑吸引使用者;最後就是要傾聽市場的聲音隨時因應調整,」他也認為在還沒了解消費者的反應前,一切都是未知數,因此,每個動作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決策的能力」便是他從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另外,秦浤傑也提到「資金」是初期的一大考驗,除了來源,更頭痛的是不知道要將錢投到哪裡才能顯現效果,在不斷地嘗試後,逐漸找出方向,並從中學會成果與績效的評估,一切努力的過程,讓他體認到撒錢與回收確實同等重要,同時他也提醒大家,不要把市場看小了,心中的格局要放大點,才會看到更多機會。

 「創業」是熱情、是衝動,更是一門藝術而並非學問,沒有所謂SOP,不論做何種嘗試,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的心血survive,如同父母會投入所有心力對自己的孩子百般呵護照顧一般,希望他長的好、長的快,即便犯錯失敗,也會盡全力彌補改進,而創業過程不就是這麼回事嗎?請珍惜你的傷疤,因為那將是證明你曾經用盡全力的最美標記。

有夢想,就放膽去追吧!

 喜歡做夢是人類的天性,相信你我心中都擁有一份美好的藍圖等著實現,正因為我們年輕,似乎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有膽作夢,就一定有能力圓夢。

 秦浤傑表示,創業講求的不是經驗,而是在規劃之後有沒有立即行動的決心與拼勁,因此,只要心中有夢,就要勇敢去try,即便失敗了,記取教訓重頭來過就好,不須因此喪志退縮,他更肯定地說:「年輕錯了嗎?不!是優勢,專注在所做的事情上,將品質做到最好,拿出績效,就會令人為之驚艷,甚至刮目相看。」

 最後,兩位學長也希望透過這次難得的分享機會,讓大家對於創業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創業前的建議:

先確認有沒有辦法將品質做到最好,有好的品質自然就會有口碑。
選最難的事來做,挑戰自己的極限;找出不足之處加以補足。
找出核心能力,透過學習加以強化,有專業自然受人尊敬與信任。

除了上述的準備,學長們還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想創業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有了信心,做事必定充滿動力,凡事自然水到渠成。

 創業,其實一點也不簡單,也從來沒有簡單過,除了重視經營的技巧,更考驗著你對這份事業的熱情與堅持。正因為我們年輕,就更該把握人生中最富熱情的階段,找出自己喜歡、而且也是喜歡做的事,用盡全力完成夢想,也為自己的人生,留下最美好的註解。


相關連結
(秦浤傑 E-mail: abochin@gmail.com)
(羊正鈺 E-mail: jswlm55@gmail.com)




跳脫思考框架 找尋成功方程式 - 專訪地球村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明義


MBA102/陳靖玟

與蔡明義總經理在公園暢談3小時
 流行歌手女神卡卡曾說:「我必須先失敗,才會成功。」許多成功人士的背後其實是無數次失敗經驗的累積,如何在失敗經驗中找到問題的癥結,從中學習寶貴的經驗,是邁向成功必須具備的能力。地球村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明義,在中小企業輔導上具備豐富經驗,協助許多中小企業由失敗導向成功。究竟,蔡明義如何有效發現問題,又是如何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本期人物深訪將帶您一窺究竟。

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投入充滿挑戰的顧問業

 原本從事研發材料專業的蔡明義,因在財團法人機構上班而有機會接觸到輔導企業改善的領域,發覺其中的脈絡牽涉到很多層面,範圍很廣且沒有所謂的標準模式,對蔡明義而言,這樣的工作型態非常具有挑戰性,甚至引發他對相關領域的熱忱,進一步又進修工業工程管理研究所專業學位。蔡明義十分投入在輔導企業改善這塊領域,接洽的案子中即使本身不是該案子的主要負責人,卻往往是團體中最勤快的,這樣的工作態度與看事情的獨到見解漸漸受到顧客的賞識,偶然機會中,一間合作近一年的鞋業集團因海外擴廠需求,提出優渥的條件企圖挖角蔡明義到該公司擔任專屬顧問。以家庭為重的蔡明義,不希望長期待在海外工作影響家庭與婚姻因而婉拒該機會,但在對方的堅持與誠意之下,最後蔡明義決定出來創立顧問公司,成為該企業固定合作的專屬顧問師,也在此機緣之下,蔡明義掌握了創業機會,正式踏入顧問領域。

協助企業解決問題 跳脫失敗邁向成功的重要推手

 雖然客戶分佈在各個不同產業,但蔡明義表示:「各行業別看似型態不同,其實背後運作有很多共同的邏輯,重點是要先找出其核心問題。」他曾接手一間洗腎中心的案子,一開始接洽時,對方質疑沒有任何醫療相關背景的他要如何了解甚至進一步協助其改善問題?於是,蔡明義決定從了解產業與顧客特性著手,發覺洗腎的病患每周至少要來兩次,且因該病症是無法痊癒,必須終身靠洗腎來維持生理正常運作,因此顧客的特徵是消費頻率高,具有長期消費的特性,且偏好找一間固定的洗腎中心進行長期的治療。同時,洗腎這項服務是由政府健保長期給付,且流程受到醫療法的限制無法作大幅的變動,因此全台的洗腎中心提供的醫療設備以及服務內容差異性不大。從醫生專業的角度去思考,在醫療設備流程固定的情況下,能夠改善的空間有限。然而,蔡明義企圖從病患的角度去思考,發覺核心問題在於「提升病患的舒適度」,因為對洗腎的病人來說,每個禮拜都必須來到這邊病床躺兩次,每次的治療過程長達四個小時且連續不間斷,如何透過附加的服務來減輕病患治療過程中的煩悶不舒服,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花了三天的時間不斷地溝通後,該業主終於願意突破專業思考的迷思,認同蔡明義的想法並交由他協助進行改善的動作。蔡明義進一步補充,所謂的批判性思考即是「抓到問題核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當你不是那麼專業時,如何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切入,進而去說服專業人士,便是「批判」的精神所在。像是前面的洗腎中心的例子,以專業的角度來看,儀器設備全台差不多,別人提供的電視與病床都有,流程也是依據法規無法變動,那還有甚麼好改善的?然而換個角度去思考,會發現洗腎的病患消費頻率很高,一旦少一個顧客的損失是很大的,應該積極去找到吸引顧客的點以增加顧客的黏著度,重新思考後,就會發現可以從「提升舒適度」下手,轉移病患的痛苦,這樣的過程便是一種批判性思考。蔡明義進一步舉例說明,在協助改善的過程中,發現該洗腎中心有兼作門診,但業主認為門診本身非主要營運的重心,因此並沒有善加經營。然而,從蔡明義的角度來看,應該要將門診部分納入改善的項目,以「提昇來客率」為目標,讓資源達到有效的利用。提升客源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需要鞏固現有的顧客群,包含本身會來洗腎中心洗腎的既有顧客、會陪老人家前來洗腎的外勞,以及洗腎患者的家屬,採取共同「年輪式」的總體關懷,搭配追蹤與關心的方式將「年輪式醫病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使得患者、照護的家屬、外勞等每位洗腎家庭成員都受到照護,同時也能了解並及時控制病源,避免其中一人生病產生交叉感染,導致無法將老弱的患者照顧周全的情況發生。此外,該作法也有助於從病患的角度了解開出的藥實際效果為何,透過及時追蹤來加強門診病患的回診率及治癒率。透過這樣的思考模式,蔡明義幫助企業跳脫專業思考的框架,從顧客端去思考問題的本質,進而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從業界跨入學界 獨到的教學理念
 
 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蔡明義,在朋友的建議下到暨南大學、虎尾科大等校開班授課,把課堂直接帶到實際的企業運作中,鼓勵學生實際去操作。以實務界的角度,蔡明義對於教學有自己獨特的堅持,像是嚴格規定分組只能1~2人,如此一來每位成員才能完全參與,碰到問題也會趨向馬上與老師溝通討論並即時做修正。蔡明義提到,一般學校較常實施多人小組,然而一群人的小組合作,作出來的結果往往是集思廣益展現的集合,是由每個人優點拼湊出的結果,但是每個人的缺點很難有機會去修正,在業界這樣的合作是好的,然而在學生時期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團體運作反而很難真正達到「學習」的效果。此外,多人小組運作的結果,由於很難達成共識,因此最後分工的性質往往大於合作,出來的成果往往可能只是少部分人的想法而非團體的共識。

 蔡明義對於教學的另一項堅持是「小個案教學」。他通常都是找真實的小個案,像是民宿、早午餐店、餐廳等,讓學生實際去操作,雖然是小單位個案,但看似小規模的早餐店實際去看仍會發現許多問題,若能夠將這些問題處理好,之後放大到處理大型企業也會比較容易。曾有其他老師建議找台糖這樣的大型企業合作,但蔡明義考量到大企業的複雜度很高,學生一個學期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摸清楚企業內的所有機器設備,更不用說還要進一步了解企業全貌,相較於小型早餐店,學生平常的接觸頻率較高,也較能與老闆有實際的互動,在涉入程度較深的情況下,掌握程度會比較高。 

 蔡明義熱情地表示,未來十分願意到中正大學開設像是「企業改善實作」、「國際標準化輔導實作」、「創新創業實作」等相關實作實務課程,亦或是擔任育成中心輔導業師,期望有機會能將豐富的實務經驗分享給更多有興趣的學生。

給在學生的建議
 
 經由課堂上的教學經驗,蔡明義發現現在學生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無法作出選擇」。像是課堂上當詢問學生A或B方案選擇哪一個比較適當時,學生往往習慣性的挑戰為何不能有第三個或是更多的選擇?蔡明義認為此思考模式對學生容易有誤導的作用,因為社會實際狀況下往往不會有那麼多選擇空間,就像現實生活中交男女朋友或工作就業,即使選項與機會很多,但最終還是得作出選擇。然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數習慣不表態、不選擇,養成一種「都可以」的態度,這樣的思考慣性反而容易讓邏輯是空的,逐漸缺乏判斷的能力,甚至養成不負責任的態度,且這樣的習慣一旦帶入職場中,開會時不敢適時表態發言,就損失了被主管看見的機會。因此,蔡明義建議學生應該練習從既有選項中作出選擇,學習思考並講出理由,只要思考合乎邏輯,就應該適當的表現,才有助於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
 
 最後,蔡明義鼓勵年輕人要趁年輕時勇於嘗試,不要安於現狀。對於有能力的人來說,更應即早把握機會創業,透過創業的過程,可以快速磨練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現在的環境中,成功的最佳途徑。蔡明義推薦對創業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往「造字網」的網站,看看別人如何勇於嘗試,顛覆傳統的思考作為。





一窺主控室的奧秘 - 專訪中華電視公司工程部播映中心主任吳寶榮

   MBA102/江明容


主控室全景 (江明容/攝)

 很多年輕學子對於電視產業總有莫名的嚮往,在求職時亦把挑戰大的電視產業列為首選,但每一個節目從一開始的錄製、剪輯到播出,都需要各階層人力的支援及合作,不如幕前的光鮮亮麗,身為節目製作尾端的主控室人員便是一群在背後默默耕耘的無名英雄。這次,我們有幸邀請到中華電視公司工程部播映中心主任吳寶榮,帶我們一窺主控室的奧秘。

主控室是什麼?

 主控室設備 (江明容/攝)
 中華電視公司工程部播映中心主任吳寶榮在主控室已有20~30年的資歷,剛進主控室時,是從一位小職員慢慢摸索起,直到現在,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大大小小的儀器吳寶榮都能如數家珍地道出它的功能。對大多數人而言,「主控室」這三個字可能並不陌生,但主控室的主要業務是什麼呢?這個簡單問題必定讓人頭上直冒問號!

 在電視台裡,主控室為一個末端單位,一個節目從企劃、拍攝、剪接到後製,最後成為可播出的節目帶之後,經由主控室裡的人員再過帶、編排後播出,使全國的收視戶得以順利地在電視裡收看各種節目及新聞,這便是主控室主要的業務內容。

立著為待播放的檔案,若已播出則平放表示  
(江明容/攝)
 除了各種節目帶的播出外,為了維護收視品質,主控室人員還需監控節目播出是否順利,避免在節目播出時出現黑螢幕、雪花、馬賽克等現象,是一份需要細心、耐心及高度專注力的工作。站在節目播出的第一線,主控室人員也須承受極大的壓力,所以在人力招募時,考慮到技術層面問題,吳寶榮總以「專業」作為第一考量,如此一來在面對突發狀況時,人員才有足夠的知識迅速解決問題。在這樣一個專業、專精的部門裡,每個人各司其職,工作排程規律且穩定的情況下,員工難免會有工作倦怠感,擔任管理職的他,除了必須承受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外,更須思考在制式化的工作下該如何激勵員工,提升他們的工作滿意度。由於基礎功練得紮實,吳寶榮總懂得傾聽主控室內人員的心聲,設法排除問題並將部門內的基礎建設弄得安穩,讓人心安定,以減少人員的壓力。

危機是轉變的開始

複雜的監控儀器,需要細心及耐心來操作  
(江明容/攝)
  談到了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件,吳寶榮回憶起民國89年於凌晨發生的九二一大地震,在主控室24小時輪班制度中,當時的他與同事兩人正值夜班,一陣天搖地動時,心裡雖然掛心著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但責任心很強的他顧及到價值不斐的儀器,以及全國人民等待新資訊的心情,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就這樣他徹夜堅守崗位,在停電的情況下,排除萬難想盡辦法讓手上的帶子播出,使民眾能夠即時知道台灣各地災情。這次的突發事件不僅讓吳寶榮深刻了解到危機處理的重要性,也改變了既有想法,對未來在人事的管理及待人處世上都有很大的進步。

站穩馬步,迎接挑戰

 身為一個管理者,吳寶榮坦言,網路的興起讓訊息傳遞更加快速,因此,他必須利用時間涉獵更多的知識以應付接踵而來的挑戰。此外,在世代交替的今日,傳統儀器與現代技術之間各有其功能及無法取代的之處,而新舊人員對於此部分亦各持想法及意見,在雙方觀念的溝通上是他目前所需再學習的課題。在選擇工作時,吳寶榮建議未來想進入電視產業的年輕人:「電視產業並不一定像外界所見的光鮮亮麗,必須視部門而定,但無論什麼產業,一定都要從基層做起,不要怕辛苦,因為唯有練好功夫才能在未來發光發熱!」